吴观真:南国漆物语

发布时间:2022-08-22 00:25:09
来源:















2021 年 12 月 23 日至 2022 年 1 月 25 日期间,吴观真的个展 “恍惚” 在厦门七尚酒店举办。展览的作品皆是为这个特殊场域所定制,不仅完全打破架上绘画形式,还以更加装置感的方式与酒店别具一格的空间相融合。展览取名 “恍惚”,出自《道德经》,题此二字,不仅为表达吴观真作品中光影的呼吸与流动,更指向一种东方哲思下的审美观与生命体验,在不确定之中找寻到确定的呈现;在幻化不定的万象中,探寻世界的本真。








在展览中,吴观真将一件长达六十米单幅画作将部分侵入水中,与水环境有机结合:在水之上,在水之围,水生植物在苎麻上攀爬生长,作品中的自然与现实中自然达成了真正意义的相遇与融合。水池两岸,一组屏风作品也半置于水中,与长卷作品的流动飘零感形成对照,一动一静间构成复杂多变的光影关系。
















另外两组作品分别位于酒店大堂与较深处的长廊,都以较为结构感的形态伫立,其通透感与生活空间产生有趣的融合,与观众构建起流动的参与关系。大漆与苎麻的轻盈,加之风的互动、水的应和、光的闪耀、雨的流动,作品与整体环境空间的融入,带来美妙的艺术视觉观感。














吴观真的作品大多以 “儿时大自然中的记忆碎片“ 为创作来源,无论是自然雨水滴落的轻盈,还是光线在流水上的摇晃,儿时单纯天真的凝视如今都成为了当代的形式语言。本次展览中,全新创作主题的 “那水” 系列是之前 “那山” 系列的延续。“水” 作为呈现介质,在体现作品材质通透与流动的属性同时,也是将种种记忆影像串联的线索。人生回看,艺术家对水的记忆不断叠加,并融合对当下生活的感受,过去与当下多重曝光之后重叠形成 “恍惚” 之感。










福建是一个有着用漆传统的地方,从小吴观真的身边就有很多从事漆艺的人。他对漆最早的记忆,来自小时候他家中的茶田种植着漆树,劳作时如果不小心砍到漆树,身上就会发肿。在乡下,他也常常能见到漆做的东西,最常见的是刷得油亮油亮的棺材。这些,是吴观真对漆最早的接触。









传统的漆工艺将漆附着于木板或木胎之上,像木头一样坚硬,却仿佛没有被质疑过;那么能不能呈现出漆通透而轻盈的一面?有了这个想法,吴观真便开始了不断地试验,从 2011 年到 2016 年,从绢布、亚克力、纸张,到最后终于在苎麻和大漆的结合中找到了解答。







他要让苎麻更为虚薄,更为 ”薄透”,他抽去苎麻的经纬,使之可以摺叠,更为通透,如此的摺叠与折痕(观真的一些作品就名为《折》),让苎麻成为一种可以重新编制的手艺活,而且抽去一些麻线,就可以调整麻布的疏密,而疏密的不同,就让材质可以呼吸,大漆也由此获得了新的呼吸与显现方式,保留了手感的亲切与诗意的呼吸。这也是一种带有镂空感的视觉,折痕似乎是对阳光光线的捕获,是记忆碎片恍惚的挽留,这自然化的恍惚诗意都来自于观真儿时的自然化感知。也将传统意义上漆艺的深沉与厚重,转变为一种轻盈感。



















通过对吴观真 “那水” 系列全新作品以及其艺术理念的独特展现,展览 “恍惚” 试图为观众带来一个当代艺术作品于自然中观看和体验的全新语境。艺术的人性与大漆的天性融合,具象的记忆与抽象的当下交汇。生活经历、创作经历皆是在一次次尝试过程中不断叠加与积累,从而在不确定中寻找到确定的方向,“恍惚” 如是。






展览的题目 “恍惚” 二字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一章: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;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” 如何在 “恍惚” 中研究 “物”,在变化莫测中寻找一种确定的表达?吴观真试图在幻变不定的万象中,探寻世界的本真,这恰恰对照于中国美学中生命体验和超越的核心。








同时,在展览中这些置于自然的作品,在水与时间,物理性与观念性的共同流动下幻化,却指向生命力的真实。打破传统大漆的厚重感与 “物” 性,将漆的语言化作散落于空间中的轻盈诗意与不可琢磨的光影变化,艺术家将时间和空间裹合为一体,不是单纯的将空间从时间中划出,而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空间。

















而溯源这种流动感的源头,无疑是艺术家吴观真。他清瘦而慢语,说出的话语仿佛来自这片土地的花雨绿荫,他从流水经过的山石上获得了坚定又温柔的品质,从滴落的光阴雨水中获得了观看的凝定,自然的漆、古老的漆,就在当下的场域中,由吴观真本人生发,以当代性语汇与精神性袅袅的流露。


上一篇:吴观真: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