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观真: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

发布时间:2022-08-20 01:57:31
来源:

 

 
重若磐石轻若翼
 

冬日的厦门天色清透,少了骄阳当头,忽得觉出一番静谧感。步入七尚酒店,先听闻流水潺潺,步移景异,视野中蓦然多出了几分忽明忽暗的光线。再细看时,便察觉到吴观真的作品正静伫于环境里。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何为苎麻,何为漆?一时间,这个问题显得不甚重要。只是当你真切地身处其中,便发现二者看似关联不大,但皆以最恰好的模样与景色相融:一件长达60米的单幅画作浸入水中,水光颤动里,几度变幻、捉摸不定;水岸一组屏风作品亦置于水里,画中似有“藤蔓”穿水而出,不争不抢,含蓄却疏朗。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
这与吴观真给人的感觉极像,声音淡、语速慢,谈话时有着娓娓道来之感。当问及是何契机令其选择大漆时,他便细细追忆了自己与大漆的过往。

生于福建,大漆,或说漆器,本就是吴观真生活里常见的材料和器具。漆器艺术更是在唐宋时期已臻于成熟,一用于保护器物,二可使其美观。而所谓“百里千刀一斤漆”,大漆的珍贵不必赘言,福建便是这种艺术的传承之地。所以,当提及大漆,对于吴观真而言,首先是“熟悉”。



吴观真《那水-行远图》,大漆、苎麻和金属箔,2021年


“奶奶家的家具就是用大漆制的。”吴观真认真地解释道:“但也有恐惧。小时候碰到生漆会过敏,脸都会肿起来。”熟悉、恐惧、亲密,这是吴观真与大漆的相处之路。随后,这种与他幼年时便交织在一起的材料,顺理成章成为了其艺术语言。



艺术家吴观真工作室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 

先是脱离木胎,一改厚重与色泽度;再选择附着材质,绢布、亚克力、纸……最后苎麻出现在吴观真的视野里。这种虚薄的天然织物,竟如回归本质般承载了黏稠、具有透明度的大漆。布中有序的经脉,更如血脉一般给予作品以生命。在下笔挥毫时,他也自然而然进入了令其自得的一种境界。

若用词汇描述便是:通透、轻盈。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
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

 

“四面环山,那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感觉。”吴观真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。每每儿时经历掠过脑海时,都有着一种桃源般的体会:嬉耍于丰茂的山野间,竹子摇曳、疏影横斜,光线如雨般映于粼粼溪水之上。若想知道时间,便观察阳光流转;若找不到同伴,便轻喊一声,相互知应。

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​突破“白盒子”的桎梏、超越尺寸的限制。的确,当欣赏吴观真作品时,你似乎能够领略到:这是一场对于自然的描摹。可能是植物山水,又更像一种玄然清淡的生机。正如他所说:“我有很多竹子的记忆。但最终我会从中选择一些,然后抽取出来,在脑海中进行几番叠加,最终勾勒出竹子的印象。”



吴观真《那水-乐竹图》,大漆、苎麻和金属箔,2021年



再为其中添入“光”,如同为作品带来了变幻的机会,你可以看到光注入漆画时,其身后落下随时间而改变的迷离阴影。这种变化则是吴观真交由大自然决定的——“就像小时候没有玩具,会拿树叶到光底下玩。在林子里面也会看到很多光从树叶里面透过。它有斑斓的颜色,丰富的经脉透过光呈现出来。”

因此,我们得以看到作品环境互动应和的过程中,建出了一种入细入微的动态感,场域由此“活”了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
 
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。”吴观真如此总结创作过程。正得益于此,其作品若笼统体会,似若有物,是竹、是光、是山溪轻灵;但细细琢磨后,只余朦胧与不确定;而虽则暗昧,却又透出几分熟悉感。
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或许是因为他素来与大漆相伴——漆,已成为他自我表达的一部分;更或许源自他创造了这方有情的境界。于是在观之、理解之时,人们便能懂得不少山人隐士都曾体悟过的那句诗: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



“恍惚”

 

这正与《道德经》中对“道”的感悟颇为类似: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”

吴观真《那水》,大型装置,2021年


​恍惚窈冥、似无却有,甚朦胧。“道”提供了一种方法论。在描绘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中,于一种抽象的逻辑里,吴观真逐渐确立并坚固了自己的艺术语言,以自然进行创作、重现记忆,甚至思考“道”、探寻本真。




吴观真《那水-思乐图》局部,大漆、苎麻和金属箔,2021年



如今提及“大漆”,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先承古、再纳今。但当问及吴观真是否对使用这种传统古老的材料有很大压力时,他却说:“我希望更多的以一种非常在地与日常的材料来进行创作,与自己关联性更高,而不是去标榜我是一名漆画艺术家。”



吴观真《那水-思乐图》,大漆、苎麻和金属箔,2021年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
在前行的道路上,吴观真的确并未过多思索承古,于他而言,如何创新更是责任所在。其实,逐渐淡忘大漆的“特殊性”,才能更靠近它,令它为己所用,达到“物我两忘”的境界。

但说到头,材料也仅是描绘他感受的世界的一座桥梁。回归创作本身,吴观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加贴近自己内心最熟悉信赖之处,所以人们能看到真诚、体悟情感。







吴观真《那水》局部,大型装置,2021年




此时,抛却刚刚所知的一切,再看吴观真的作品:那是一张张轻薄柔软的苎麻,于幽暗中,或悬或立、影影绰绰。远观已有盎然古意;近看时,细腻的笔触更融于光线里,幻化为笼罩于你的一种体会:比梦境通透、比思绪轻盈。或许,你可以称之为——恍惚。

 

 



上一篇:在万象中寻见生命本真,“恍惚”应如是。
下一篇:吴观真:南国漆物语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